

百年薪火传 湘企红色路|从工厂“命门”被扼到跻身全国前列,衡钢这一路如何“破局”?
2021-06-09 17:03
从0到1有多难?
对于一家企业而言,这一步几乎扼住了“命门”。
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从1958年创建之初的一个地方小工厂,发展到现在年产160万吨以上钢管,成功跻身钢铁“国家队”前列,凭的是什么?
自主创新!尤其是从0到1这一步的原始创新。
今年83岁高龄的殷文忠曾担任了衡阳钢管厂(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前身,简称衡钢)17年厂长,回溯过往,他感慨万千。华菱衡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,而30年前衡阳钢管厂第一炉钢水、第一根管坯诞生的情景,他仍旧历历在目。在建党100周年之际,殷文忠向记者讲述了这段尘封已久的红色记忆……
△殷文忠
“巧妇断炊”痛定思痛
上个世纪80年代,衡阳钢管厂已初具规模,1987年销售收入超过1.5亿元,已具备20万吨生产能力,然而,其致命弱点是全部依靠外供钢坯进行生产。
1986年出版的《衡钢报》记载,国务院财经领导小组成员李东冶于当年在衡阳钢管厂视察后,一针见血地指出“衡阳钢管厂应抓炼钢自供一部分钢坯”。
殷文忠说,1987年11月,他参加了全国钢材订货会,会上,石油部指定衡阳钢管厂每年提供Φ76×12规格抽油管(石油化工